图片名称

【携程】小角色背后的艺术智慧——读梁归智《红楼小人物》

2024-10-27 01:20:01

作者:AG真人国际·(中国)官方网站-登录入口


  【书话】 

  作者:苗怀明(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,小角小人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)

  “自有《红楼梦》出来以后,色背传统的后的红楼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。”这是艺术鲁迅在《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》中对《红楼梦》的一句评价。在谈及这个话题时,智慧鲁迅对《红楼梦》的读梁携程写人艺术给予特别的关注和很高的评价。他提出《红楼梦》“所叙的归智人物,都是小角小人真的人”,“摆脱旧套”,色背对后来的后的红楼读者很有指导启发意义。除鲁迅上述观点外,艺术对于这一问题还有可以继续深入探讨的智慧学术空间。近读梁归智的读梁《红楼小人物》一书,颇受启发,归智也有了一些新的小角小人认识。

小角色背后的艺术智慧——读梁归智《红楼小人物》

《红楼小人物》 梁归智 著 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

  从小人物入手探讨《红楼梦》的写人艺术,这是一个颇为新颖别致的角度,由此可以对这部小说思想、艺术的成就和智慧进行更为深入的揭示。所谓小人物,一是指其卑微的身份和较低的社会地位,二是指其在作品中较少的篇幅和不太重要的程度。梁归智教授所谈的,涵盖这两个层面。在该书中,他重点探讨了袭人、夸克晴雯、麝月、秋纹这些社会底层的小人物,主要是丫鬟和小厮,也论及贾家的本家亲友、社会关系这两类人物,其中冯紫英、卫若兰、水溶等的身份和地位并不低,但出场很少,所费笔墨不多,也归入小人物之列。

  将《红楼梦》放到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演进的大背景下进行观照,对其在小人物书写上的成就可以看得更为清楚。中国古代小说特别是长篇章回小说,描写人物众多,不能平均用力,肯定要分主次,那些次要的小人物在早期的作品中只是一个符号,仅具道具功能。比如《三国演义》中诸葛亮身边的童子,不知道姓名、相貌,更不知道其性格,面目模糊。汽车之家同样,《水浒传》中的董超、薛霸,这两位先是在野猪林谋害林冲,后来又跑到大名府谋害卢俊义,虽然出场两次,但也不过是差役的符号而已,没有性格,读者对他们的印象只是两个名字。还有小说戏曲中常见的秋香、梅香之类的丫鬟,也是这类具有穿针引线功能的龙套人物。这些小人物只是作为故事的背景而存在,作者书写的时候不过信手拈来,召之即来,挥之即去,不会在这类人物身上多花费笔墨。

  但《红楼梦》则不同,曹雪芹除了对核心人物如贾宝玉、林黛玉、薛宝钗、王熙凤等浓笔重墨、详细描写,对小人物的书写也颇为用心,这些小人物虽然出场不多,但性格独具,给人印象至深,比如刘姥姥、贾瑞、贾芸等都写得个性鲜明,栩栩如生。即便只出场一次,也往往令人过目不忘,如在眼前,如焦大、傻大姐、卜世仁等。这些小人物既映衬了核心人物,又自成一体,相比早期的《三国演义》《水浒传》《西游记》等,这在中国古代小说写人艺术上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拓展。借用鲁迅的话来说,《红楼梦》打破了历来小说书写小人物的旧套,写出新意和深度。

小角色背后的艺术智慧——读梁归智《红楼小人物》

鸳鸯女誓绝鸳鸯偶 [清]孙温绘

  小人物用心书写的背后是作者曹雪芹可贵的平等思想,在《红楼梦》中,这一思想主要通过贾宝玉这一人物体现出来,这种平等既是指性别,也是指等级。正是有了这种可贵的平等观念,才会给予小人物特别的关注,愿意在小人物身上花费笔墨。这种平等思想不是枯燥的说教,而是通过作者的生花妙笔呈现出来,抓住人物最为突出、明显的特点,寥寥几笔,着墨不多却极为传神,小人物留给读者的鲜活印象有时候并不亚于核心人物,体现了曹雪芹高超的艺术智慧。

  梁归智选取小人物作为研究对象,是对《红楼梦》思想、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,表现出不俗的学术眼光和感悟能力。但他并不满足于此,毕竟对《红楼梦》小人物的研究成果此前已有一些,梁归智以其对《红楼梦》的精深理解,另辟蹊径,揭示了曹雪芹创作《红楼梦》的一个深层秘密,那就是以写诗的方法写小说,也就是说《红楼梦》是一部诗性小说,从这个角度探讨《红楼梦》对小人物的书写,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。

  所谓用写诗的方法写小说,按照笔者的理解,就是曹雪芹不单单塑造人物、讲述故事,还赋予人物、故事更为丰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匠心,使其具有诗的灵性和意境,这正是《红楼梦》的重要艺术特色。

  众所周知,《红楼梦》是世情小说,与《三国演义》《水浒传》《西游记》等传奇性较强的小说不同,它写的是日常生活,不外柴米油盐、衣食住行,尽管是一个贵族之家的日常生活,每天的内容也会重复,日复一日、年复一年。如果平铺直叙,很容易写成冗长的流水账。《红楼梦》匠心独运,以诗的方法写小说,避免了这一弊端,以灵动、巧妙的笔触,借由中国诗歌艺术,赋予人物、故事以诗意,这固然是艺术手法,何尝不是作者生活态度的写照。其中不少场面如黛玉葬花、宝钗扑蝶、龄官画蔷、晴雯补裘、湘云醉卧等,都是平凡的生活场景。但在曹雪芹笔下,富有情趣,充满诗情画意。

  那么,这种创作方法如何体现在小人物的书写上呢?梁归智通过对《红楼梦》中90多位小人物的细致考察,进行全方位的揭示。在他看来,这些小人物大多隐含着某种“诗性”。这种“诗性”体现为人物的艺术功能,也就是说,这些小人物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丫鬟或小厮,而是被作者赋予不同的艺术内涵。比如贾宝玉身边的丫鬟,明显可以分为两个类型,袭人、麝月为一类,晴雯、芳官为一类,这两类人物分别与薛宝钗、林黛玉相对应。显然,这是作者有意的安排,袭人、麝月身上有薛宝钗的影子,她们的思想、气质相近,构成了一种有趣的映射关系。晴雯、芳官之于林黛玉也是如此。这种人物的对称式设置及映射关系在前代小说中是没有的。

  这种“诗性”也可以体现在作品人物的姓名上,比如贾芸的舅舅卜世仁,仅仅通过这个名字的谐音就可以知道其为人。作者拈出这个名字,再通过贾芸借钱的情节加以充实,给人的感觉与《水浒传》里的董超、薛霸形象有着很大的不同。卜世仁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,而是有着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。总体来说,这种“诗性”体现在写人、意象、结构、抒情等各个方面,是《红楼梦》的重要艺术特色,读者在阅读作品时,既要关注这些小人物自身的性格,也要留意曹雪芹背后的匠心。

  全书最后,梁归智还专门撰写了《红楼梦写人之妙》一文,在对全书小人物细致考察的基础上,对《红楼梦》写人的手法进行概括,将其概括为二纲八目二谛及三象合一,构建自己的《红楼梦》写人体系。这也是梁归智这部《红楼小人物》的第三个特点,那就是将对作品艺术特性的分析建立在对文本深入理解的基础上,并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。尤其需要指出的是,梁归智所使用的术语都是中国式的,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,并不机械地套用西方的文艺理论,反对红学研究中的教条和惯性,但也不排斥西方的文艺理论,采取拿来主义的方式,分析小人物的书写,适合哪种理论就用哪种。这也是梁归智长期以来一贯坚持的研究方法,一如他在《红楼疑案》《神仙意境》等书中的写法,不拘一格,挥洒性灵,隽思妙语,信手拈来,这正符合曹雪芹以诗的方法写小说的特点,研究与作品之间有着内在的契合。这种研究方法不仅体现在红学研究上,也体现在梁归智对其他小说如《封神演义》等的研究上,颇有启发和借鉴意义。

  总体来看,梁归智的《红楼小人物》一书视角新颖独到,人物分析深入到位,有助于对《红楼梦》艺术妙思的理解和把握,值得细细品读。

  《日报》(2024年10月26日 12版)